揭開天干地支的秘密

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10210-1-1.html

天干地支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簡稱為「干支」,天干共有十個字數,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個字數,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知識告訴人們,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十天干與十二地支都有一個陰陽性質的分類,和有一個五行性質的分類,具體的分類劃分為:
  天干分陰陽:甲、丙、戊、庚、壬屬於陽干,屬於陽,說明它們都有增長、旺盛、強壯的陽性質;
乙、丁、己、辛、癸屬於陰干,屬於陰,說明它們都有消減、衰落、萎縮的陰性質。
  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屬於木,甲為陽木,乙為陰木;丙丁同屬於火,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己同屬於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庚辛同屬於金,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癸同屬於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
  地支分陰陽:子、寅、辰、午、申、戌同屬於陽,分屬於陽,說明它們具有增長、旺盛、強壯的陽性質;丑、卯、已、未、酉、亥同屬於陰,分屬於陰,說明它們具有消減、衰落、萎縮的陰性質。
  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屬於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已午同屬於火,午為陽火,已為陰火;申酉同屬於金,申為陽金,酉為陰金;子亥同屬於水,子為陽水,亥為陰水;辰戌丑未同屬於土,辰戌為陽土,丑未為陰土。
  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從甲子開始,繼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到癸亥為止,共合為六十數,之後再從甲子開始循環。


  天干的運行週期為十,以十個時辰、十天、十個月、以及十年為一個個不同時段的週期,並不斷地有序地反覆循環,形成穩定的週期律。地支的運行週期為十二,以十二個時辰、十二天、十二個月、以及十二年為一個個不同時段的週期,並不斷地有序地反覆循環,形成穩定的週期律。天干地支的配合,製造出一個以六十個時辰、六十天、六十個月、以及六十年為一周的運行週期,並不斷地有序地反覆循環,形成穩定的週期律。由於天干地支配合產生的週期以天干「甲」與地支「子」為開始,因此人們又將這個以六十為一個過程的週期稱為「甲子」。


  天干週期和地支週期在明確地告訴人們,在我們生活的空間內,在天上存在著一個以十進制為一個循環週期的規範化與標準化的自然運動程序,在地上存在著一個以十二進制為一個循環週期的規範化與標準化的自然運動程序,它們都是出自於大自然的創作,是不可人為更改的自然規律。


  如果說一年有十二個月份,它和一年中的十二個地支有著相對應的吻合,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它和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有著倍數的相應,人們會覺得很有道理,因為時支和月支的變化週期有具可觀察性,如果說還有十二天的地支週期,和十二年的地支週期,就很難有說服力,因為誰也不能感覺到和能夠觀察到這兩個週期性的變化所在。


再說天干的十進制,雖說十進制是現代社會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計量標準,但要說天上也存在一個十進制的自然運動,這未必有人相信,這個自然運動的主體是什麼?運動的過程怎樣進行?能夠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嗎?

古代的人們為什麼要創造出一套天干?為什麼又要創造出一套地支?它們是根據什麼為依據,通過怎樣的方法產生出來的?當現在人們要追溯它們的起源時,確實遇到不少的難度,因為古代的人們根本就沒有留下為什麼要創造天干地支的解釋,現在人們對天干地支的認識,基本上是按照古人所說的那一套照搬,幾千年來都沒有一點突破性的新意。由於缺乏創造過程中的原理和依據,現在人們對天干地支提出質疑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不明白就問,這是很應該的,只有大膽地提出疑問,細心地研究考證,才能有所發現。
  怎樣才能解開天干地支之迷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以陰陽理論為基礎,以五行原理為工具,因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由陰陽想到作用而產生,宇宙間一切物質都由陰氣陽氣相互作用而創造,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都按照五行原理運行,只要抓住陰陽五行的理據,結合現代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才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在破解了陰陽與五行以後,運用陰陽五行的基本原理,本人又破解了天干地支之迷,從一步步的破解中,發現了古代人們創造天干地支的現實依據和基本原理,發現了它們創造天干地支的真正用意。
             天干地支的真實用意
  天干與地支有什麼作用呢?人們最普遍的認為,它們是用來記載時間的工具,它可以記時,記日,記月,記年。相信稍有點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人都知道,中華民族很早以前就運用它來記載時間了,年有干支,月有干支,日有干支,時有干支,從考古的發現中,我們的祖先至少在商朝,就有以干支來記時間的記載,從挖掘出來的大量商朝甲骨文卜辭中顯示,以天干地支來記載時間在當時已經非常普遍,而這種記時的方法直到今天,在中華民族中還在普遍地使用著,以天干地支記錄時間的做法,現在的農曆中仍然存在,並沒有因為科學的進步而被拋棄,雖然也有人認為它們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是一種非常落後的東西,在現代社會中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但它始終沒有消失。
  干支真的只是用來記載時間的嗎?如果從表面現象上看,干支的確是在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時間歷史,在公元歷還未進入中國的時代,古代人一直用干支在記載著年代,記載著每個月,每一天,每一個時辰,干支記年有著漫長的歷史記載為根據,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
  如果從本質內涵上看,用干支記載時間的說法卻又顯得有很大懷疑,如果單純是為了記載時間的話,不論從哪個角度上看,用數字記載時間比用干支記載時間都方便簡單,而且容易追溯,數字化必然是最優越的記載工具,以公元記年為例,數字記載的最大好處是逐漸進位,採取十進制的計算方法,每一年都會在一個相同的數列順序上,佔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準確時間位置,不會與其他年份錯亂,比如1997年,是香港在脫離英國殖民主義者統治百年之後,正式回歸中國母親懷抱之年,在整個紀元歷史中,不論時間跨越了多少世代,這個1997年只有一個,或者有人會問,再過一萬年後,不是也會又有一個1997年嗎?從數字上看,是有這麼個回事,但一萬年以後的那個1997年,在前面已經增加了一個數字,它將出現在數列中未來的位置上,與現在的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完全是兩個不可混淆的時代。
  但干支記時就麻煩多了,每個年份只有固定的干支年號,卻沒有自己固有的數字時間定位,這干支六十年後一循環,單說甲子年,到底是哪個甲子年?以公元記年以來的兩千年當中,就有幾十個,重複實在太過多,而且歷史越長,重複越多,顯然,干支記年怎麼也比不上數字記年簡單清楚。
  懷疑天干地支為記載時間的工具,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在實踐中,天干地支不僅僅被用作記時間這麼簡單,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還被中華民族廣泛地應用於預測之中,據《黃帝內經》的記載,在遠古時代,中醫就運用天干來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比如說肝病甚於庚辛,愈於丙丁;肺病甚於丙丁,愈於壬癸;脾病甚於甲乙,愈於庚辛;心病甚於壬癸,愈於戊已;腎病甚於戊已,愈於甲乙等。在唐朝的時候,又發展為以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為預測事物趨勢與結果的專用工具,創造出了風格獨特的「四柱」預測術,後來經過宋朝、明朝、清朝的不斷發展,「四柱」預測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而且影響力非常大的預測術,它被廣泛地用來預測人的命運趨勢。即使時到今日,以天干地支為工具平台的預測方法,仍然是最具優勢的預測手段之一。
  天干地支具有的預測功能,經過中國人長期的運用,證明有非常高的準確度,這讓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天干地支是超越現代科學的先進知識,它有可能隱藏著宇宙的秘密信息,隱藏著氣候變化的秘密程序,隱藏著人類生命的神秘密碼,隱藏著事物發展過程的神奇節奏,如果它沒有隱藏著這些人們未知的秘密,天干地支又怎可能用於準確的預測呢?

如果懷疑干支不是用來記載時間的話,又怎樣解釋在現實中,干支在實際上起著記載時間作用的現象呢?從年、月、日、時的干支來看,干支確實有記載時間的作用,但可以這麼說,這只是干支一種無意的功能,也是一種簡單的功能作用,它根本不是人們創造天干地支的本意。人們將干支用於預測方面,則是對干支所起作用的無限高度發揮,這也不是創造天干地支的原意。嚴格地說,古代人們創造天干地支,其原意既不是用來記載時間,也不是用來記載什麼神奇的秘密,它的真正作用,是用來記載天上與地上風、寒、濕、燥、火這五行之氣的運動變化情況,準確地忠實地記載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氣運行的盛衰狀態和規律特點,這才是天干地支隱藏的最大秘密。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五行性質特色中,顯示出甲乙攜帶著風氣,丙丁攜帶著火氣,戊己攜帶著濕氣,庚辛攜帶著燥氣,壬癸攜帶著寒氣,它表明天上的五行之氣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運行變化。
  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質特色中,顯示出寅卯攜帶著風氣,已午攜帶火氣,申酉攜帶燥氣,亥子攜帶寒氣,辰戊丑未攜帶濕氣,以一種獨特的程序運行,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氣有著另外的一種既遵循五行相生規律,但又不完全遵循五行相生規律運行的模式。
  六十「甲子」的原本意義也不是用來記載時間,而是用來記載在特定時間內天上五行之氣的狀態與地上五行之氣狀態的,比如六十年的天干地支,它記載的是每一年當中,主宰天上的五行之氣的性質是什麼,地上五行之氣的性質是什麼,如甲子年,它要表明的是,在當年之中,天上以為逐漸增強的風氣為統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漸增強的寒氣為統管的主宰,如亥癸年,它要表明的是,在當年之中,天上以逐漸衰弱的寒氣為統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漸衰弱的寒氣為統管的主宰。同樣,每月,每天,每時的干支,也是記載著當時的天氣性質和地氣性質,
  為什麼古代人要不厭其煩地記載下天地五行之氣的運行規律呢?原因是天地的五行之氣不但對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有重大的影響力,而且對地球上一切生命體的生存和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只要把握天地五行之氣的運行狀態,一方面可以用來分析未來環境氣候的變化趨勢,另一方面可以用來預測環境對生命體的影響趨勢,能夠預測未來的環境趨勢,這對人類的生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即使在現代社會,對未來環境狀態變化趨勢的預測,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不過是現在的預測手段比過去更加先進更加科學而已。
  如果天干地支只是對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氣的記載,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認識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氣的變化規律呢?很明顯,天干與地支所反映的是兩個不同位置上發生的問題,那麼這製造出天干規律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麼?製造出地支規律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麼?也是在問:到底是誰製造出了天上五行之氣的運行程序規律?是誰製造出了地上五行之氣的運行程序規律?解開這兩個問題,才是全面認識天干地支的根本所在。
  天干地支記載的只是天上與地上五行之氣,這說明是對現實世界認識的記錄,是一種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提高,是一種從普遍原理到基本規律的的發現,現代的人們試圖破解這個秘密時,也必須遵從一條從感性認識開始的道路,從親身的體現中發現問題,在發現的問題中找出原理。

天干表明是說天上的五氣規律,地支表明是說地上的五氣規律,對於天上的五氣,人們怎樣去感受?這存在有一個方法上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對於地上的五氣,既然它在地上,就必然能夠被人們感覺到,它的產生原因也容易被發現,根據先易後難的做事原則,認識地支五行之氣的規律,追溯地支的產生原因,必須是首選題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