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的簡單方法 幾點即夠

 

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史記》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便是以精於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療疾病,首先必須有正確的診斷。現代醫學利用科學技術的有關成就,診斷疾病的手段越來越多了。但在古代,醫生診病主要靠眼望、口問、耳聽、鼻聞、手摸等方法。這在古代世界許多國家幾乎都是這樣,而且各國都有自己豐富的經驗。我國古代醫學在診斷疾病方面採用的脈診,是一項獨特診法。脈診又叫切脈,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之一,也是辨證論治的一種不可少的客觀依據。 -

脈診最簡單只需要分辨 -

1
有力無力——辨陽氣足不足 -

2
脈體大小——辨陰血足不足 -

3
脈位浮沉——辨陽氣在表在裡 -

如此而已就足夠辨證了 -

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

脈沉:為陽氣在裡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裡。-

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 -

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

辨證要點,其實就是: -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

和《萬病至簡論》所論六經實質是一致的 -

上為總論以下分論之————-

分者分部以論:左手侯陰血右手侯陽氣或謂:左手侯能量的儲存右手侯能量的製造-

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心運血肝藏血血之精華入腎陰-

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肺運氣脾生氣腎之陽化精為氣-

男為陽氣盛故右手脈盛於左手脈-

女為陰血盛故左手脈盛於右手脈-

——
此為男女之常脈-

有婦女右脈強於左脈當作何論?-

服藥前當辨證為用陽過度不能收斂寸尺多浮-

服藥後當辨證為陽氣得助加快運化中寸尺多沉-

同時可見兩手關脈最強 -

右關為脾胃主能量吸收加強【脾主運化】 -

左關為肝脈主能量收藏加強【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是否服藥同樣的證辨證意義完全不同-

陽之要在於能降寸脈位於上【表】陽位當以收斂沉降為順中取可得-

陽之要在於能斂尺脈位於下【裡】陰位當以收斂固密為順重取可得-

陽之要在於能運關脈位於中【中】中位當以鼓蕩滑暢為順輕取可得-

簡言之兩頭小中間大——現代社會最佳之財富【能量】結構謂之:橄欖形-

辨證運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相火是否歸位陽明降與否升降調與否】-

能量足否脈管之大小有力無力而已不必詳論-

相火者根於腎先發動於肝相火不位者肝脈必弦多兼緊有力【氣攻之象】 -

相火歸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脈雖弦但有柔和節律之象【猶將軍之不怒自威】 -

但越用力下按反彈之力越盛【猶太極高手表面柔和內裡剛勁敵強我愈強】-

用陽者寸脈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脈亦浮【陽氣不斂上散故也】如何區別?-

短時用陽者【說話運動用神等等】短時靜養休息寸脈即可歸於收斂-

相火不位者【長期陽散類於用陽】短時靜養寸脈亦不會收斂-

相火根於腎則相火不位者尺脈多偏浮腎水為母肝木為子子敗家揮霍不夠用就必須調用母親的存款了】 -

若靜坐後寸脈仍浮即為陽明不降相火不位即可推斷:失眠多夢情緒焦躁眼干喉癢耳鳴——脈而知之-

寸脈浮同時尺脈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確診無疑尺脈浮為長期陽氣外散的確鑿證據-

左手尺脈【腎陰】無者絕經閉經斷經輕者經量少 -

右手尺脈【腎陽】無者陽痿性冷淡不孕流產痛經手足冰冷抑鬱症失憶症肌無力尿頻-

其餘根據所屬臟腑功能類推至簡者不論臟腑但以陽虛諸證推斷即可

 

http://bbs.hx317.com/thread-356535-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li168 的頭像
    yuli168

    yang的部落格

    yuli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